《电力勘测设计》十月刊公开出版
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支柱,“海上风电”正步入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张并行的新阶段。随着近海资源开发日趋饱和,深远海和漂浮式风电成为新的增长点,相关技术挑战如项目成本高、运维难度大等仍需持续攻关。基于此,《电力勘测设计》期刊编辑部特邀行业专家何奔、孔志达、宋启明为联合特约主编,策划组织“海上风电工程勘测设计关键技术”专栏。
本期专栏深入探讨“海上风电送出系统无功配置及协调控制技术、岩土工程勘测技术、海上换流站及升压站设计技术、新型基础结构型式与施工工艺、数智化运维技术、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与经济性分析”等核心议题,旨在希望通过相关理论研究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下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为共同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浙能嵊泗2号海上风电场由中国电建华东院、中国能建浙江院与浙江电建联合总承包,总装机容量约400兆瓦,安装63台6兆瓦级大型海上风电机组,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一座陆上计量站及输电系统,是当时浙江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项目投运后每年可贡献可再生能源电量约10.99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2万吨,并可显著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固废排放量。此外,该项目还可节约淡水317万立方米,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和温排水等,环境效益显著,有助于提升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对优化浙江省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月刊共收录论文15篇,涉及“海上风电工程勘测设计关键技术、电网设计、工程勘测”等栏目。
其中,“海上风电工程勘测设计关键技术”专栏共8篇文章,涵盖海上风电从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勘测、土建、电气、经济、运维等流程环节,推介如下。
《海上风电交直流打捆送出AVC系统配置与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能建广东院陈永稳高工等人从经济性角度考虑,目前部分海上风电的开发模式需要采用交直流打捆送出的技术路线,因其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的配置和协调控制策略具有特殊性,开展相应研究。
《适用于海上风电的无功配置及送出海缆选型方法》一文,能建浙江院范彬高工等人考虑送出海缆不同段载流能力的差异,提出一种能够合理选择海缆型号、具备判断双端补偿或单端补偿,并给出不同端无功配置容量的协同化方法。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预测福建沿海地区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一文,华东勘测(福建)院杨辉高工等人选取福建某海上风电建设场地,研究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结果表明,CPTU原位测试技术能够很好地预测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
《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抗震性能分析》一文,南网能源发展院王凤云高工等人对某海上换流站抗震性能,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时程分析,研究表明,当站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导管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为4级,换流站平台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为2级;换流站平台各层动力反应放大系数最大可达1.75,电气设备抗震验算时,建议采用电气设备所在的楼面谱或者楼面波进行复核。
《海上升压站基础结构设计选型分析》一文,山东院张永飞高工等人为使海上升压站基础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某工程的区域性地质条件下,基于有限元软件对裙桩式及吸力筒导管架基础进行设计计算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均可满足工程需要,相比于桩腿式导管架,两者都减小桩长和导管架杆件截面,有效降低用钢量。
《参数化族在海上升压站海缆支吊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能建江苏院董湛波高工等人根据海上升压站海缆支吊架设计、生产、安装的实际需求,基于Revit平台定制参数化族,应用表明,定制的海缆支架和吊架的参数化Revit族能够满足工程设计选型、参数确定和布置设计的要求。
《基于LCC模型的深远海海上风电输电方式经济性分析》一文,电建福建院林慧等人聚焦深远海海上风电的输电方式,分别对交流、直流输电系统投资构成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投资构成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直流输电方式虽初始投资高于交流输电,但随着距离的增加,直流输电在运维成本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当达到一定临界值时,直流输电方式将更具经济性。
《基于WebGIS+物联网的海上风电安全监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一文,能建广东院李国伟工程师等人为解决多源数据融合、船舶与人员动态监测及应急响应困难等问题,以广东省为案例构建一套融合WebGIS与物联网技术的海上风电安全监管平台,研究表明,该平台可有效提升极端天气下的监管效率与安全保障能力,为清洁能源行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电网设计”栏目,《220kV自钻越钢架的设计技术研究》一文,能建辽宁院黄浩高工等人以新建220kV输电线路钻越500kV线路工程为例,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同塔双回路自钻越钢架方案,与传统钻越方案相比,该方案在占用走廊宽度、投资造价、施工难度以及停电周期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工程勘测”栏目,《粉煤灰—黏土二元地层水泥搅拌桩承载机理研究》一文,电建江西院李小超高工等人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室内压缩试验和三维数值仿真等方法,定量研究桩顶荷载、桩—土模量比、桩长、桩径等对粉煤灰水泥搅拌桩相关参量变形、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确定影响粉煤灰—黏土二元地层中水泥土搅拌桩的主控参量,结果表明,桩长对桩—土应力比影响较小,桩—土模量比为影响承载力的主控参量。
探海寻能,智绘电力勘测新图,共筑清洁能源未来!
本刊将持续聚焦更多优质研究成果,敬请期待……
稿件投递、过刊查阅,您可登录《电力勘测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官网:https://dlkc.cbpt.cnki.net/。
2025年第10期链接: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DLKC/detail?uniplatform=NZKPT
期刊编辑部
202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