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增刊2023年质量管理交流研讨会论文集(1)(1)
P. 46
2023 年质量管理经验交流论文汇编
3.2 工作模式落后影响终勘定位工作质量的提升
目前,终勘定位通常采用“先打转角后定直线”的作业模式,即在去野外终勘定位前利
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将线路路径的卫片、航片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行室内选线、断面提取、
电子排位,野外定位时根据预先的排位情况,采用先定位某一耐张段的转角塔后,再依顺序
定位该耐张段中直线塔。该模式的核心在于选定合适的转角塔,使得线路路径躲避地面障碍
物,耐张段中的直线塔一般会综合考虑档距使用及立塔条件,定立在合适的位置,当地质条
件不复杂的工程中,该模式非常适用。
某陕北输电线路工程位于黄土梁峁地区,在终勘定位工作中采用“先打转角后定直线”
的作业模式,先定好了耐张段两端的耐张塔 N0738 和 N0745,后来在现场定 N0742 直线时,
发现 N0742 有滑坡风险,无法立塔,塔位前后均有大沟,一档无法跨越,N0738-N0745 耐张
段不成立,为避免耐张塔数量增加导致投资增加的情况,需整体调整 N0732-N0738、
N0738-N0745、N0745-N0752 三个耐张段,造成 26 基定位数据作废,导致终勘定位工作工期
延误、外业成本增加。
图 3-1 工作模式落后案例
3.3 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影响终勘定位工作质量的提升
终勘选线均在可研和初步设计审定的路径方案基础上开展,前期收资准确性对选线定塔
影响很大。终勘定位暴露出的问题可通过现场及时调整解决,相应增加设计成本,但施工期
间暴露出的问题对工程本体造价和工期的影响更大,因此,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决定了定
位的效果和效益。
某输电线路工程经过林区,前期收资,相关部门并未提及森林监测点,初步设计阶段也
并未对全部塔位进行现场踏勘,由于森林监测点隐蔽性强,无相关建筑设施,选线时不能发
现其存在,终勘定位时,N0668 杆位与森林监测点冲突,无法立塔,一档无法跨越,
N0665-N0671 耐张段不成立,需整体调整 N0660-N0665、N0665-N0671 两个耐张段,造成 10
基定位数据作废,导致终勘定位工作工期延误、外业成本增加。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