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增刊2023年质量管理交流研讨会论文集(1)(1)
P. 45
2023 年质量管理经验交流论文汇编
位进行地质、水文鉴定。现场室内定位法的主要特点是测断面、定位、交桩三工序可平行交
叉进行,因而工序流程时间接近于现场定位,较室内定位法时间要短得多,另外,也具有以
位正线的反馈作用,一般投资较高的 220kV 及以上线路多采用现场室内定位法。
(4)一次定位法
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勘测人员应用高清卫片或航片,获得线
路的断面数据,设计人员通过排位优化后,现场直接人工交桩,根据现场塔位情况进行调整
或修正,实现现场一次完成定位工作。
一般情况下,此种方法适用于具备高清卫片或航片数据,能够提取出供设计人员利用断
面数据的工程。这种方法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可减轻勘测及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具优
越性。
2.2 工作流程
(1)根据初步设计审定的路径方案和协议情况,设总(项目经理)组织电气、结构、
测量、地质和水文气象等专业进行室内选线。
室内选线由各专业主设人负责,充分利用海拉瓦技术,考虑环保、交通、地形、施工运
行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化选线。
(2)海拉瓦选线后,电气专业人员进行预排位,向设总提供书面报告,对转角、杆塔
数量、房屋拆迁、林木砍伐、重要交叉跨越、重要障碍物的避让等情况进行说明。由设总组
织综合评审,听取各相关专业主工、主任、主设人的意见,对路径进行必要的修改及优化,
并提出各终勘段(标段)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电气、结构、通信保护等专业的选线人员根据评审后的路径图,与勘测相关专业
一起进行实地选线,并认真核实现场的地形、地物变化情况,对路径方案进行调整。
(4)实地选线后,选线人员用书面报告向设总汇报选线情况,对与前一阶段综合评审
不相符的地方应作重点说明,向定位人员交接资料(最终路径图、交叉跨越资料等)。
(5)电气定位人员根据选线情况,在勘测提供的断面图上,认真分析各种地物信息,
进行优化排位,并在定位之前通知各专业杆塔的布置情况和需要重点校核的信息。
(6)电气、结构、技经、测量、地质、水文气象等专业一起,逐塔核实、确认,并对
断面图上的所有地形、地物信息进行校核,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7)设计人员根据勘测人员提供的定位图纸,在现场互相协商,互提资料,确定现场
的定位成果,认真整理资料,并接受各专业主工、专业审核人的中间检查与评审。
(8)定位资料整理结束后,各专业负责人向设总书面汇报定位情况。设总组织各专业
有关人员进行综合评审,对终勘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达成一致意见后从现场撤离。
3 终堪定位工作的质量剖析
产品的质量,即满足要求的程度,此处的要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客观要求,主要指满
足功能、性能指标,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程度;二是主观要求,即让客户满意,客户满意
就是客户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因此,质量可以被定义为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
在需求的特性的总和。具体到输电线路终勘定位工作的质量,其成果为《定位成果表》、平
断面图、塔基断面图、塔基地形图、《岩土工程勘察总报告》、《塔位地质一览表》、《水文气
象报告》等有关图纸和勘察资料,其应具备功能性、政策性、安全性、经济性、可信性、可
实施性、适应性、时间性等基本质量特性。
3.1 勘察设计人员素质影响终勘定位工作质量的提升
输电线路的勘察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力的工作。勘察设计者的设计工作是将最新的科学
技术的成果大量的使用到输电线路建设当中去的最直接的途径。因此,勘察设计人员的专业
技术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勘察设计成果的质量。在当今国内的输电线路建设中仍是以国有
资产投资建设为主,其中为普通民众诟病的“大锅饭”现象也基本存在于输电线路勘察设计
中,在满足当前建设需要的情况下,一部分勘察工程技术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必
要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水平大概都仍保持在过去的水平上,停滞不
前,勘察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施工建设经验,对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周,只照图
实施,实际上是脱离事实关起门来造车。这样的职业素质是很难与目前的电力行业发展需要
相适应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终勘定位工作质量。
四川某输电线路工程,为节省用工成本,雇佣部分临时工或非专业人员,终勘定位参与
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为终勘定位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