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9.电力设计信息.2022.05.15
P. 22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广东院参研的综合能源科技成果 源的多能优化运行、需求响应、数字化 领域继续探索前行,探索构建海量分布
广东院参研的综合能源科技成果
应用建设提供了前瞻性理论、技术支撑 式资源运营管控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
获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获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及工程示范。广东院将继续发挥该研究 服务双碳战略目标。
成果和平台可复制、可推广优势,在该
日前,中国能建广东院作为主要团 用,首次提出了综合能源生态系统多目 广东院 王海吉
队参研的《综合能源生态系统数字驱动 标耦合时空分层优化调控、基于多主体
多层联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可信认证的综合需求响应、综合能源生
陕西院参与项目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
通过了中国能源研究会组织的科技成果 态系统“源网荷储”透明化建模等技术, 陕西院参与项目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
鉴定。 开发了综合能源互联共享平台,并在东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中国工 莞松山湖园区进行示范应用,可有效支 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陕西院参 工程实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建立
程院院士饶宏等 7 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 撑综合能源生态系统的安全、经济、低 与的“城市区域多龄期建筑震害模拟与 了城市区域多龄期建筑集震害预测、模
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在综合能源生态 碳运行。 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及软件集成与示范” 拟、损失评估与风险控制于一体的成套
系统多目标运行优化理论方法、需求响 项目团队于 2018 年 6 月开始启动 项目获得“2021 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 理论技术体系,开发了可扩展、可定制、
应技术、透明化模型等方面取得关键技 理论研究,2019 年 12 月,该技术应用 一等奖”。 多层次的评估系统平台,实现了我国大
术突破,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是我国住房和 中城市震害风险与损失的科学高效预
综合能源生态系统的建设运行及业 “项目成果在松山湖项目实施应用 城乡建设领域内最具含金量的社会科技 测、模拟、评估与控制,此外该平台已
态创新,是近年来我国推动能源系统转 已有两年多的时间,通过项目成果应用, 奖励,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 在多个项目中引用,服务于政府部门与
型的发展热点,也是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在综合能源互联共享平台聚合了 70 兆瓦 准 , 以社会力量办奖形式设立的建设行 企事业单位(城市规划、防灾规划、灾
目标有序实现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 的实时响应负荷,为用户降低用能成本 业科学技术奖。 难应急预案 / 对策、震前加固与震后恢
要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综合能源存在 约 5%-10%,二氧化碳减排量约 20897.25 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陕西院通 复)、保险公司(地震保险制度与费率
协同优化能力不足、需求侧资源激发手 吨,区域综合能效提升 5%,”广东院高 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结合在电力设施领 厘定)、科研机构等单位,取得了良好
段单一、综合能源系统透明化建模手段 级设计总工程师王海吉介绍道,“为政 域的优势,配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其 的应用效果。该研究通过对城市区域建
缺失等问题,也亟需开展以数字电网为 府部门、东莞供电局、综合能源服务商、 它科研院所,组织并参加完成了“城市 筑震害模拟与评估进行研究,对变电站
驱动面向多主体的综合能源生态系统关 综合用能企业等多方综合能源主体,均 区域多龄期建筑震害模拟与评估关键技 结构设计方案优化与抗震性能提升、既
键技术研究来解决。 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 术研究及软件集成与示范”中多项科研 有建筑低成本高效能的加固设计和抗震
针对上述情况,由广东电网东莞供 理效益。” 成果工程应用与实施方法研究。 防灾规划等方面提供了经验依据与数据
电局牵头、广东院与华北电力大学联 该项目研究成果通过鉴定,标志着 该项目围绕既有建筑结构时变性能 支持,具有推广应用性。
合组成的团队,开展了综合能源生态系 广东院在与综合能源相关的新型电力系 劣化规律揭示与表征及震害风险评估与
统数字驱动多层联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 统领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综合能 控制等核心问题,基于物理模型试验、 陕西院 解知彦 佘阳阳
19 电力设计信息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FORMATIO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FORMATION 电力设计信息 20
电力设计信息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FORMATION
电力设计信息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