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15.电力设计信息.2022.8.15
P. 48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能源报告》显示,我国能源绿色                              3.8%。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风                                                 步完善,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面放开。                                  全球能源治理,境外绿色能源项目顺利

            低碳转型加快推进。2021 年我国能源生                               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双双突破 3 亿千瓦,                                                能源领域对外合作持续深化,积极参与                                  开展。
            产和消费结构显著优化,清洁能源生产                                  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沙漠、戈
            比重同比提高 0.8 个百分点,非化石能                               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发电基地加快建
                                                                                                                                                                 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能源体系
            源消费比重同比提高 0.7 个百分点。能                               设。化石能源消费合理控制,煤炭、石

            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能耗强                                  油消费增速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速0.6、
                                                                                                                                         针对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能源体                               实。
                                                                                                                                                                                      实。2020 年 -2040 年,我国能源转型总
            度同比降低 2.7%,碳排放强度同比降低                               2.2 个百分点。
                                                                                                                                   系,《能源报告》提出了三方面研判:                                  体处于“积极替代阶段”;2040 年到
                                                                                                                                                           峰
                                                                                                                                         一是实现“碳达峰”需要更加注重                              2060 年,能源转型进入“加速替代阶段”。
                                                                                                                                           是实
                                                                                                                                                 现
                                                                                                                                                   “
                                                                                                                                         一
                                                                                                                                                         达
                                                                                                                                                      碳
                                                                                                                                                                         加
                                                                                                                                                                   要更
                                                                                                                                                                              重
                                                                                                                                                                           注
                                                                                                                                                                 需
                                                                                                                                                              ”
                                                                                                                                   能源消费环节          。                                        三是   “绿氢     ”及其衍生品将成为重
                                                                                                                                                                                            三是“绿氢”及其衍生品将成为重
                                                                                                                                   能源消费环节。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
                                                                                                                                                                                                         。
                                                                                                                                                                                      大战略关键技术
                                                                                                                                   国能源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节能提                                  大战略关键技术。需要尽快破除当前存
                                                                                                                                   效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举措。                                  在的多头管理、标准缺失等政策性障碍,
                                                                                                                                         二是能源低碳转型的节奏应科学务
                                                                                                                                         二是能源低碳转型的节奏应科学务                              推动氢能产业尽快实现规模化发展。
                                         ▲ 2020 年、2021 年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2》


                  刘世宇表示,我国能源技术水平持                              高、容量最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                                                                                      夯实电力供应安全基础
            续提升,海上风电技术、先进光伏发电                                  组投运,全国最大光热电站开建,千亿

            技术、制氢技术、超导输电技术、压缩                                  方“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                                                             电规总院副总工程师、电力发展研                              装机占比达到 47%,风电、光伏发电装

            空气储能技术等相继取得关键进展,自                                        《能源报告》显示,我国能源体                                                究院院长徐东杰表示,2021 年,我国电                               机占比达到 26.7%;煤电装机比重降至
            主核电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一批重                                  制改革继续深化。电力市场化交易电                                                    力供应保障能力逐步夯实,全国发电装                                  46.6%。电力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加强,
            大创新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白鹤滩水电                                  量同比增长 17.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机 23.8 亿千瓦,同比增长 9.5%;发电                            区域电网网架进一步优化,“西电东送”

            站首批机组发电,亚洲首个海上风电柔                                  44.6%,第一批 8 个现货市场试点开展                                               量 8.4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0%。电                            规模 2.9 亿千瓦,同比增长 6.7%。

            性直流输电工程成功并网,世界参数最                                  长周期结算试运行。输配电价体系进一                                                   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非化石能源











            45         电力设计信息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FORMATIO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FORMATION      电力设计信息              46
                                                                                                                                                                                                            电力设计信息
                       电力设计信息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FORMATIO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FORMATION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